面对来势汹汹的“桦加沙”台风,湛江市西湾村一座建成于2021年的防风楼,成为了105名村民坚实的“避风港”。
从9月23日上午紧急动员,到25日上午全员安全返家,一场历时48小时的“教科书式大转移”在此上演。
随着台风于25日清晨减弱为热带风暴,其对湛江市区的影响逐步降低。当日5时50分,湛江市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风雨渐歇,防风楼内的群众也于25日上午全部安全返家。
“都回去了!”今日上午,西湾村干部冯世泽欣慰地告诉记者,自己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这句朴实的话语,为此次高效、有序的转移避险行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次转移工作特别快”
西湾村位于民安街道西南角,三面临海,村庄低洼,全村户籍人口2060人,常住人口217人。
根据省、市、区防御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工作部署,在经开区三防指挥部的指导下,按照“早安排、早落户”的要求,西湾村启动了转移避险转移安置预案。
9月23日9时,湛江市启动Ⅱ级防风应急响应。西湾村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展开剩余83%民安街道办党工委委员吴伟恩为组长,区组织杨锋副部长、西湾村第一书记陈志乐、民安派出所所长陈宇栋、街道工作人员及村“两委”干部等30人组成转移避险工作组,负责做好西湾村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转移安置点自然设在了村里的防风楼。西湾村委会主任冯世泽介绍,西湾村地势低洼,因此防风楼特意建在村庄地势高的地方,“这里每年都不会被水淹。”
防风楼总共三层,单层面积达18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常牢固,抗风性强。防风楼内部设施完善,空调、电视、热水器、风扇、蜡烛、应急灯、床被等一应俱全。
冯世泽介绍,村里地处低洼,过去每次台风前转移群众都比较困难,有人不愿乘车,也有人晕车。如今,村里有了自己的应急避险场所,村民可随时就地转移,无需再提前前往镇上或东海岛外。
“这次转移安置工作中村里分了4个片区,4个工作组各管一片,转移工作特别快。”冯世泽称。
“我们村有花名册,根据排查结果将村民分为两类:112人自行转移到市区,借住到子女或亲戚朋友家,105人则转移到村里的防风楼。”他提到,转移的105人中,主要是老人、养殖场的人,还有一些年纪大、不想走的老农。
“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
风声紧,行动更快!西湾村转移预案和人员早已就位。
大声公预警、广播声穿透村庄、干部上门劝导……全村动员,分秒必争。针对低洼地带的村民,工作组逐户做工作,精准施策,确保不漏一人。
“周叔,台风明天就到,您家的老房子抗风能力弱,跟我们去防风楼住吧,放心点!”在西湾村东头,民安街道工作人员小陈耐心地劝说着不愿离开家的村民周大爷,同时帮老人收拾起常用的药品和衣物。
冯世泽回忆道,有些村民一开始真不愿意走。比如一个50多岁的老人,觉得房子很结实,根本不用去防风楼。还有人看到外面天晴,说我们来得太早,根本没风雨。他们只能苦口婆心地劝:“等台风来了就晚了!”
西湾村落实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另一边,区组织人事部的干部们则驾驶着应急车辆,往返于村落与防风楼之间,接送行动不便的村民;西湾村的党员志愿者们则忙着清点人数、登记信息,确保转移过程有序高效。
期间,区联系民安街道区领导吴承光副书记和分管区三防工作领导韩伟雄委员多次指导西湾村群众转移安置,民安街道办邓国伟主任带领街道工作人员到西湾村与村干部联合落实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风再大也不怕了,这里安全。”9月23日傍晚6点,湛江经开区民安街道西湾村村民李阿婆坐在防风楼的临时安置点里,手里拿着工作人员递来的矿泉水,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晚上8点,随着最后一名村民被接到防风楼,西湾村一共转移人员217人。其中112人已转移出村,借住到子女或亲戚朋友家,105人转移安置在西湾村避险安置点,年纪最大的老人90岁。
村民被安置在防风楼内。
看着村民在防风楼里安稳住下,冯世泽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情愿让暂时不理解的群众骂我们,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将群众安全转移出来。”
“2小时完成,零遗漏、零意外”
等群众全部被安置到了防风楼。工作人员随即分组开展服务,为村民分发晚餐和生活物资,检查水电设施,陪着老人孩子聊天……临时安置点里虽人多却井然有序,充满了暖意。
冯世泽说,防风楼里还专门设了老人活动中心,里面有骨牌、扑克、象棋,村民们可以打发时间。志愿者们则负责照顾大家的吃、穿、住,让大家住得安心、舒心。
村民在防风楼内休息。
为了防止转移出来的群众在防风警戒解除前返回原处,西湾村还安排3名执法人员在村里的避险安置点值守,全力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
“其实早在台风来临前,西湾村防风楼为安置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配置折叠床、电风扇、被褥、凉席及方便面、八宝粥、饮用水。”冯世泽称,每逢台风,西湾村就有遭受重大险情的可能,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生命遭受威胁,往往需要对整村进行安全大转移。
“所以每年都来台风,我们都有一套经验了!”冯世泽称这些步骤自己都了然于胸,提前动员、购置物资、科学研判、分片到户、精准排查、精准转移,“群众也比较配合我们的工作。”
“从接到指令到完成全部转移,只用了2个多小时。”湛江经开区三防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转移行动之所以高效,关键在于“提前谋划、多方联动”——早在台风预警发布时,区里就已摸清西湾村需转移群众的底数,提前协调好了防风楼的物资与人员配置;街道、部门与村集体的紧密配合,让“指令”快速转化为“行动”,最终实现了“零遗漏、零意外”的转移目标。
9月25日05时,台风“桦加沙”(热带风暴级)中心位于雷州半岛西部近海约35公里的海面上,其对湛江市区的影响有所减弱,湛江市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降级为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都回去了!”25日上午,冯世泽欣慰地告诉记者,随着台风减弱,防风楼内的群众已全部安全返家,预示着此次转移避险行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思琦 叶孜文
图片:受访者供图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