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问近代我国最强的军事天才是谁,想必大家都会在开国大将十人之中选择,但请不要忘记,最强军事天才的选拔人选还有一人,那便是——毛主席。
作为历史巨人,毛主席的军事天赋让不少人望其项背,由于政治天赋更加优秀,这才让众人忘却了毛主席那惊为天人的军事天赋。
周总理更是有句至理名言:“只有毛主席的打法才能赢,只有毛主席领导,革命才能够成功。”
图片
首次展现军事天赋毛主席初次展露军事天赋之时是在1917年,那时的毛主席还是一位青年人。
北洋军战败后逃窜湖南,广西军追逐其后,长沙市内巨惊,于是成立了学生自愿军保卫学校。那时的毛主席在学生中颇有威望,便成为了学生自愿军的领导人物。
11月,不少逃兵来到长沙,一些官兵趁机在百姓家中劫掠搜抢。这时,还是青年人的毛主席探听到了北洋军的真实消息,抢掠是因为没有物资,而经过数场战役的他们则是疲惫异常,正在休憩的关键关口。
图片
于是,毛主席组织学生自愿军,找到市南区警方请求部分警官持枪配合行动,一支百人小队就这么出发了。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先是兵分三路将敌军包围,随后警察在山头鸣枪,学生军则在其后大放鞭炮。
溃兵被吓得魂飞魄散,随后众人齐声大喊:“傅良佐已经逃跑,广西军进城,只要你们缴枪就没事儿。”
就这样,溃兵将武器尽数上缴,利用这些武器,青年毛泽东将学校护卫得极好,学校照常上课,学生们只感觉似乎“没有兵祸”。这场战役便是毛主席军事天赋展现的初次。
图片
世界之最,巅峰之战四渡赤水四渡赤水可以说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巅峰之战了,这场战争的出现确定了毛主席的军事领导地位,也是一场惊艳世界的军事奇迹。
先来看四渡赤水战役面临的困境,当时的红军以遵义为中心,1军、3军、5军、9军分布周边四个地区,呈正方形将中心军包围。
在遵义之外,国民党40万军队已将整个遵义团团围住,而此时的红军只有3万人。我军当时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固守一地为根据地;一个是前往湘西与红2和红6军汇合;最后一个就是远上川陕边界和有十万人的红四军会合。
图片
很明显,最好的选择就是与红四军汇合,结合我军擅长游击战的特点,毛主席确定我军不能固守,制定了灵活的战术方针。
首先,红四军、红二军和红六军围魏救赵,进攻川军,调动他们向东南和北两个方位移动,空出位置后,我军便可以横渡赤水再过长江前往红四军所在。
但是,战场局势变幻莫测,敌军不会按照我们的想象行事,因此很快我军第一计划陷入了僵持阶段,于是毛主席即刻决定,一渡赤水,改道金沙江!
一渡赤水后,我军来到了扎西地区,敌军则是紧跟而上,不仅在宜宾一段增加了驻兵,还调滇军和川军部分队伍向扎西地区逼近。
图片
敌我差距过大,直进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于是我军出其不意地二渡赤水,折回贵州,这样灵活多变的战术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遵义再次回到了中央红军的手中。
遵义地区的战斗历时5天,击溃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是红军转移以来获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
需要注意的是,打赢战争不是我军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实现的是离开国军包围与红四军汇合,而敌军的目标则是穷追不舍,歼灭我军,因此,战局再次发生了改变。
图片
蒋介石飞往重庆亲自指挥战斗,我军将计就计,在遵义地区徘徊诱敌深入,寻找新的战机。而红3军团则是做出向金沙江的假象,调动敌军。
果不其然,敌军上钩了,当敌军不断靠近我军之时,我军转向北上,三渡赤水河进入了川南地区。此时,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转换到了我军手里,我军充分利用敌军的目的,以假动作不断诱敌。
三渡赤水后,我军主力埋伏在原地,关闭所有电台,将主力军指挥电台交给一个团的兵力,由这个团朝着叙永不断前进,并且不断发送电台信号。
图片
敌军探查到信号,立刻朝着叙永而去,后方顿时空荡不已,就在这时,主力军四渡赤水,折返贵州境内。而此时国军的指挥官蒋介石,就身在贵州,且身边无重兵!
当敌军发现之时,即刻回返也是来不及了,我军就趁着敌军手忙脚乱之时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逃离了敌人的包围圈。四渡赤水的战术灵活运用实在是令人惊艳,在这场战役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毛主席的战术和心态。
图片
被敌军围困之时,开国大将林彪曾经提出过一个所有人都同意的强攻战术,但是却被毛主席大力反对,并在毛主席的劝诫下放弃了这个战术,最终赢得胜利。
能够在那样的战场上稳如泰山,灵活用兵之时不断发挥我军的长处,这便成就了这场40万对三万的精彩战役。之后,在淮海战役之中,毛主席同样展现出了不凡的军事素养,与另一位开国大将粟裕一起拿下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图片
结语身处历史之外,回看那段历史之时,震惊无言,只能感叹:“乱世出英雄”。
正如毛主席笔下所描绘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考资料:
1、试论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军事指挥艺术——《长征学刊》 2025年第3期33-40,108,共9页
图片
2、四渡赤水:红色传奇背后的惊心动魄——《党史博采(上)》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