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退休,有人补发养老金能多拿两千多块! 2025年养老金重算补发工作下半年就要陆续开始了,但这笔钱可不是人人一样多。 一位企业退休人员和一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相差5000元,补发金额竟然能差出2160元。
这背后可不是什么政策偏心眼,而是实打实的数字算出来的。
养老金重算补发这事儿,很多今年退休的老同志都关心。 简单说,就是因为2025年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没那么早公布,大多数地区得到8月份以后才发布。 那今年1月份以来退休的人怎么办? 总不能不发养老金吧? 所以社保局先按照2024年的老基数给他们预发一笔钱。
等新基数公布了,嘿,数字又涨了! 那之前按旧基数领钱的人不就亏了? 所以得重新核算,把少发的那部分补给他们。 这就叫重算补发。
那补发金额怎么算? 它和你是企业退休还是事业退休没关系,只和你的工龄、缴费指数这几个硬指标挂钩。 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这两部分要用到计发基数,所以需要重新计算。
举个例子更明白。 假设老张是企业退休,养老金每月3000块,工龄30年,养老保险缴费指数是1.0。 老李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每月8000块,工龄40年,视同缴费年限有29.5年,缴费指数更高,是1.4。
他俩同在今年2月份退休,当地拖到10月份才公布2025年新基数。 那就得补发2月到9月这8个月的差额。
假设他们那儿去年基数7800元,今年涨到8200元,涨了400块。
老张只有基础养老金参与重算,每个月补发金额这么算:(8200-7800)×(1+1)÷2 ×30×1% = 120块。 补8个月就是960块。
老李就不一样了,他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要补。 基础养老金部分:(8200-7800)×(1+1.4)÷2 ×40×1% = 192块。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8200-7800)×29.5×1.4×1.2% = 198块。 两块加起来每月补390块,8个月一共3120块。
这么一算,老李比老张多补2160块。 原因在哪儿? 明摆着的:老李工龄多10年,缴费指数高0.4,最关键的是他有一大段视同缴费年限,这直接拉高了他的过渡性养老金补发金额。
视同缴费年限这东西,现在年轻人可能没啥概念。 它主要指的是2014年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没实际缴费但被认可的工作年限。 这批人改革前的工龄直接算作缴费年限,这就导致他们的过渡性养老金数额较高。
缴费指数也是个重要因素。 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按实际工资水平足额缴费,指数能达到1.4甚至更高。 而很多企业职工是按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来的,指数可能就1.0左右。 这零点几的差距,几十年积累下来,个人账户金额就差了一大截。
工龄每多一年,补发金额就能多一点儿。 按上面例子中的基数涨幅,缴费指数1.0的情况下,每多一年工龄,每月基础养老金能多补4块钱左右。
视同缴费年限更值钱,因为有过渡系数加持(一般是1.0%到1.4%)。 同样条件下,视同缴费年限每多一年,每月过渡性养老金能多补6.7元左右。
不过各地养老金计发基数涨幅不一样,也直接影响补发多少。 像上海2024年基数就涨了1.02%,有些地区像新疆涨幅能达到9.27%。 同样是工龄30年、缴费指数1.0的退休人员,在上海每月可能只补17.6元,在新疆就能补100多元。
补发时间长短也是个因素。 1月份退休的人,如果等到12月才重算,就能补11个月。 而11月份退休的人,可能只需要补1个月。 所以企业退休人员如果退休早、补发时间长,总补发金额也有可能超过事退人员。
养老金重算补发这事儿,完全是因人而异。 它不看身份,只看数据。 那些工龄长、缴费指数高、尤其是视同缴费年限长的人,补发金额自然就多。
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