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河南人闲了就爱唠唠历史,不管是咱老家的事儿,还是全国的大事,都能掰扯两句。今儿个咱不唠别的,就唠唠一个特殊的地方 —— 果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地儿以前跟咱中国亲得很,是咱云南省底下的一个县,可现在却成了缅甸的地盘,还成了个高度自治的区域。这中间到底咋回事?咱从头慢慢唠,保证给你说得明明白白。
先得说说大背景,咱都知道清朝统治了 276 年,出了 12 个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那时候多风光啊,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可到了晚清,就不行了,一天不如一天。那时候实际掌权的是慈禧太后,这老太太骄奢得很,花钱跟流水似的,治理国家却没啥本事,思想还老保守,啥新东西都不愿意接受。就这么着,清朝的国力越来越弱,西方列强瞅着机会就想来捞点好处。
1840 年那时候,英国人直接用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就这么打起来了。你猜咋着?战争刚开始,英国人就派了 47 艘军舰,7 千多士兵,可咱清军呢,动员了十多万人,按理说人多势众,咋也能赢吧?可结果让人憋屈,打了两年,清军伤亡超过两万,英国人那边没咋损失。最后清政府没辙了,只能认怂,签了《南京条约》,这可是咱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啊!不光赔了老多白银,还把香港岛给割让出去了。英国人尝到了甜头,哪能就此罢休?1856 年又拉着法国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来了 1 万 7 千人,177 艘军舰,咱清军调动了 29 万兵力,结果还是输了,又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又是赔钱又是割地,看得人心里堵得慌。
展开剩余77%一、果敢的 “前世”:咱云南的地盘,跟中国亲得很
话说回来,果敢这地儿,最早的时候就跟咱中国紧紧绑在一块儿。早年间,果敢隶属于云南省,不管是行政管辖,还是老百姓的生活,都跟咱云南其他地方没啥两样。那时候果敢的人,说的是咱中国话,过的是咱中国的节气,穿的衣服、吃的饭菜,全是咱中国的样式,跟咱河南老家虽然隔得远,但骨子里的亲近劲儿一点不少。
你想想,那时候果敢的老百姓,去云南城里赶集,跟咱去邻村赶集一样方便,用的钱是咱清朝的铜钱、银子,官府也是咱清朝派去的官员管理。要是有人犯了事儿,也是按咱清朝的律法来处理,跟咱中国其他地方没啥区别。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么一块跟咱亲上加亲的地儿,后来会跟咱分开呢?
二、英国人 “插一脚”:不平等条约把果敢划给缅甸
到了 1885 年,英国人又开始作妖了。他们先把缅甸给吞并了,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吞并缅甸还不够,他们又把目光盯上了咱中国的边疆,尤其是果敢这块地儿。那时候清朝已经弱得不行了,英国人就趁火打劫,逼着清政府签了个《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就这么一个条约,把原本属于咱中国云南省的果敢,硬生生从咱的管辖里划了出去,归到了缅甸的统治之下。你说气人不气人?那时候清政府软弱无能,根本没啥话语权,只能眼睁睁看着果敢跟咱分开。从这以后,果敢就成了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跟咱中国的关系,就这么被硬生生掰扯断了一截。
其实那时候果敢的老百姓也不愿意啊,他们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过的是中国日子,突然要跟中国分开,心里能痛快吗?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英国人的强势压迫下,也没啥办法,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三、二战后想回家:西方阻挠,果敢成了缅甸自治区域
后来二战结束了,1948 年缅甸宣布独立了。这时候咱中国也想着把果敢给收回来,毕竟这地儿本来就是咱的,老百姓也跟咱亲。可谁能想到,西方势力又出来阻挠,再加上以前跟英国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条款写得明明白白,咱想收回来就难了。
就这么着,果敢没能回到咱中国的怀抱,反而成了缅甸境内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啥叫高度自治?简单说就是,果敢不怎么受缅甸中央政府的管,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大事,基本都是果敢自己说了算。缅甸中央政府想插手,也插不上多少手,果敢就跟个 “小王国” 似的,在缅甸境内独树一帜。
四、果敢的 “中国味”:走到哪儿都像在咱中国
虽说果敢成了缅甸的地盘,可这地儿的 “中国味” 一点没减,走到哪儿都跟在咱中国似的。咱先说说人,果敢大多数居民都是华人,跟咱一样,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的后代。说话也跟咱一样,主要说的是西南官话,跟咱河南话不一样,但也是咱中国的方言,听着就亲切。
再说说生活方面,果敢老百姓日常花钱,人民币比缅甸的钱还好用,不管是买个菜、逛个超市,还是做大生意,都能用人民币结算,跟咱在河南老家花钱没啥区别。吃饭更不用说了,跟咱云南口味差不多,爱吃辣,爱喝汤,炒个青菜、炖个肉,做法都跟咱中国一样,你去果敢的饭馆吃饭,要是不告诉你这是在缅甸,你指定以为是在咱云南的某个小县城里。
还有教育,果敢的学校用的教学用语全是汉语,教材也跟咱云南的差不多,大多是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的版本。孩子们上课学的是咱中国的汉字,读的是咱中国的课文,跟咱河南的孩子学的内容也差不了多少。新闻报道和出书也都是用中文,你在果敢看报纸、看新闻,全是咱认识的汉字,一点不费劲。
通讯和水电就更不用说了,果敢用的是咱中国的电信和移动网络,跟咱在老家用手机一样,信号满格,打电话、上网都方便得很。电力和自来水也都是从云南那边输过去的,果敢老百姓用的电、喝的水,都跟咱云南人用的是一个源头。就连以前的汽车牌照,都跟咱中国的风格差不多,最早的时候是用 “果” 字开头,后来改成了 “KK” 开头,看着就像咱中国某些地方的车牌,跟缅甸其他地方的车牌完全不一样。你说这果敢,是不是跟咱中国亲得很?
五、唠唠心里话:要是没那些条约,果敢现在该多好
咱唠到这儿,心里难免有点不是滋味。要是当年清朝不那么软弱,不签那些不平等条约,果敢现在肯定还是咱中国的地盘,跟咱云南其他地方一样,跟中国的联系会更紧密,老百姓的日子说不定会过得更好。
可现在说这些也晚了,果敢成了缅甸的高度自治区域,虽然还保留着浓厚的中国影子,跟咱中国也一直有联系,但终究不是咱中国的地盘了。不过不管咋说,果敢的老百姓跟咱中国人有着割不断的亲情,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都跟咱一样,这份亲近劲儿,是谁也掰扯不开的。
咱唠这个事儿,也是想让大伙儿知道,咱中国历史上有过不少遗憾,果敢就是其中一个。但现在咱中国强大了,再也不会像晚清那样,任人欺负、任人割地了。咱得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也得记住历史,别让过去的遗憾再发生。
今儿个关于果敢的事儿就唠到这儿,要是你还知道啥关于果敢的新鲜事儿,欢迎在底下留言,咱再接着唠!
发布于:江西省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